随谈你对儿童教育的见解

随谈你对儿童教育的见解

1、随谈你对儿童教育的见解

小孩是人群中的矮人族,他们直立行走,但更多的时候是趴着。他们热爱土地,热爱自由,以玩为生活的主要内容,一脑子玩的思想。小孩的眼睛长的和大人不同,随时能看见大人看不见的东西。一些微生物,一些飞行物,各类甲虫,并立即与之厮混在一起,不觉得自己跟这些东有什么两样。小孩的耳朵设计得很特别,随时听不见大人的呼喊。小孩是天生的自然主义者,他们以为自己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来玩的。小孩有自己的社会组织,分布于各地。一个小孩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用个人方式飞快地找到组织,并积极向组织靠拢。这个组织一向从事逃避成人社会管束,破坏大人规矩,把家长的话当做耳边风等一系列抵抗活动。主要表现在集体把衣服弄脏。小孩普遍崇尚不修边幅,经常反穿鞋子,衣冠不整,以区别于成人社会的衣冠楚楚,道貌岸然。小孩以为一身肮脏换取快乐是再值不过的,何况衣服是大人花钱买的,钱本来就是脏的。一群小孩中最脏的那几个往往就是组织的核心人物,负责领导大家四处寻找乱七八糟的地方作为据点。他们活跃于沙坑、泥堡,啸聚砖垛、石堆,潜伏于草丛、墙角,在这些地带摸爬滚打。由于他们刚从天堂到世界不久,我们只好相信小孩惯常出没的地带与天堂的情形大致相同。小孩与小孩有福同享,有块饼干大家啃,一块糖果大家轮着添。小孩喜欢很神秘地藏在某处,像驼鸟一样把整个屁股都露在外面,自以为藏得很严实。小孩口袋里的宝贝,在大人看来都是废物,那是一块石头,一块铁片、木棒、皮筋和瓶盖,不知他们留有何用。小孩要把一部分精力投注到一些创世纪的活动中。他们用吐唾液和撒尿的方式和泥,捏出许多的小人。一个新的世界就这样诞生了。例子:小豆豆是一个性格开朗、喜爱和同伴们一起玩的孩子。不仅这样,小豆豆还是个不嘲笑别人的孩子。在小豆豆第一天读的“巴学园”里,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唯一的一个男孩山本泰明,他患了小儿麻痹症。所以走路很不方便。有一次小豆豆带泰明一同来到她自己的那棵树那儿,想让泰明能看到更远的东西,小豆豆先去校工叔叔的工具房里拖来一个梯子,很快地爬了上树,然后让泰明爬上来,经过泰明自己的努力和小豆豆的帮助下,他终于爬上了树上,与小豆豆一起放眼看世界。从这一件事情可以看出小豆豆不但不嘲笑一个患了小儿麻痹症的同龄男孩,而且还很乐意帮助他,很喜欢和泰明玩。小林校长对幼儿教育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我也羡慕小豆豆有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直到她二十岁之后,妈妈才跟她提起小时候因为太过调皮被退学的事情。如果当初在小豆豆还是个六岁的孩子时,妈妈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这种教育。所以我觉得每个老师与家长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小林校长和小豆豆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巴学园,俨然一个教育的理想园,正是因为这样一位理想的校长---小林宗作校长。他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他会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友缺陷的孩子。不由自主对这个"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老人肃然起敬的同时,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的东西,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价值就在能把孩子的这种本真发掘出来并保持下去,让他成为他自己。”中国的父母们总习惯于替自己的孩子打点一切,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套用到他们身上,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真的有用吗?孩子们难道就不应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吗?孩子们诚然要学会适应社会,但适应难道就意味着个性的泯灭吗?《窗边的小豆豆》你说的问题太广了,我也是一个孩子,很希望家长可以多给我们一些自由,我很希望我能遇见像小林宗作这样的校长,也希望有小豆豆这样的妈妈。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