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孩子的情绪控制教育方法,幼儿园5岁的孩子咬人怎么教育?

4-5岁孩子的情绪控制教育方法



1、4-5岁孩子的情绪控制教育方法

4-5岁孩子的情绪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这个阶段可以好好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教育孩子情绪控制的方法,有利于养成孩子健康性格心理喔。   

1、情绪发展的特点   (1)情绪表现趋于主动性、稳定性、内隐性 主动性:随着认知和语言的发展,4-5岁幼儿由于某种外来 *** 而引发的情绪冲动逐渐减少,他们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也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在成人不断的教育下,在幼儿园集体活动及生活规范的约束下,4-5岁幼儿逐渐学会控制情绪冲动。 稳定性: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4-5岁幼儿的情绪稳定性逐渐提高。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加强,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他们在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的情境性和受感染性也逐渐减少。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内隐性:随着语言和心理活动随意性、丰富性的发展,4-5岁幼儿逐渐能他们能用口头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绪情感,渐发展起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其外部表现。比如:有的幼儿在幼儿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们会极力控制掩饰自己的情感,等到回家后见到亲人会才会表达他们的不满。   (2)情绪理解发展进入关键期  

1、移情能力迅速发展 4-5岁的幼儿己具有较强的移情能力,能将自己置身于他人处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接受他人的情感。有移情能力的幼儿,更倾向于将移情唤起转变为对悲伤者的关心,最终促进利他行为的发展。如:当幼儿看到1个同伴因损坏而失去了1个有趣的玩具而感到悲伤时,他会想到:如果自己失去了这样的玩具,也会悲伤。这时的悲伤是自我中心的移情,将同伴的情境移到自己身上。同时他也会想到,他是我的同伴,他悲伤,所以我也悲伤,并应该帮助和安慰他。此外,由于语言的发展,4-5岁幼儿学会了更多的表达情绪的词语、例如高兴、害怕,难受、生气、喜欢、恨、爱、讨厌等,他们经常利用这些情绪词语描述自己和别人的情绪体验,他们也能用各种情绪性语言去安抚别人或影响别人的行为。   

2、情绪理解依存于社会知识 4-5岁是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对情绪的理解处于社会知识依存型阶段,他们更倾向于根据己有的社会知识对他人的情绪做出刻板的推测井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4-5岁幼儿能够运用社会行为规范并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还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形成、有初步的责任感、道德感。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关心同伴,幼儿人际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向同龄人关系过渡,能友好合作,体验自己内在心理活动。但是这个事情的幼儿在认知和情感上都还较自我中心,容易以自已的想法去推断他人的情绪情感,在认识他人情绪、管理他人情绪方面的能力较弱。   

3、理解信念和情绪的关系 4-5岁幼儿开始能够理解和信念有关的情绪,能够推测到1个人对1件事情的情绪感觉依赖于这个人对此事件的感觉、信念和愿望。具体表现为许多幼儿已经能正确地判断许多基本情绪反应产生的原因。例如“晓晓很高兴,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她妈妈给她买了生日蛋糕。”“军军哭了,因为他摔了1跤。”这些原因往往是可以觉察到的外部事件。幼儿也能认识到,由于人的情绪不同,可能更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表现。例如1个生气的幼儿可能会推搡攻击别人,而1个高兴的幼儿则会对别人十分友善。幼儿已经发展了引人注目的情绪理解能力,开始能解释、预测、影响别人的情绪,这使幼儿能和小伙伴、成人积极交往,友好相处。他们还能够区分情绪的外显行为和内心真实情绪。也就是具备了1定程度的情绪伪装的认识能力。   

4、情绪理解具有单中心性 4-5岁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还是很有限的,往往是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认知别人的情绪,而对成人1些复杂的内心体验和表面上相互矛盾的情绪线索则难以理解,他们往往只关注1种突出的情绪信息,表现出思维“单中心性”的特点。   (3)情绪调节多采用建构性策略 4-5岁幼儿自我意识的萌芽使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解决问题,去尝试自己想出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这1方面是因为幼儿的生理、心理发育的不断成热,自控能力也随之提高;另1方面与周围环境越来越多的活动经验,使幼儿从他人的榜样行为、言语评价或态度中,有意或无意地学到了1些情绪的社会表露规则,渐渐知道诸如哭闹、顶撞这样的策略不仅无助于自身需求的满足和目标达成,反而会招致成人更加严厉的批评和管制。因此他们倾向选择建构性策略。   

1、替代活动 4岁-5岁幼儿在要求暂时得不到满足、面临恐惧等消极情境时,会更多地采取建构性策略,例如采用替代活动的方式,玩其它玩具、唱歌、想其它有趣的事等等,通过主动地投入其它活动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替代活动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年龄段幼儿最常用的应付方法之1,因为这比起那些单纯地通过发泄或回避的方式来消极地应付受挫情境,替代活动可以更有效地转移他们对 *** 的注意,减少消极情绪。   

2、口语表达 由于语言的发展,4-5岁的幼儿已经能用口语表达的方式来调控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感到舒服。例如他们知道当外部 *** 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时,可以控制身体的感官,阻断 *** 的输入。例如,晓晓看电视节目时看到1个恐怖镜头,她马上对弟弟说:“快把眼睛闭上,把耳朵堵上。”   

3、自我安慰 4-5岁幼儿调节情绪的另1种策略是自我安慰,当晓晓在幼儿园焦急地等待妈妈的时候,她会对自己说:“妈妈很快就会来的。”以缓解焦虑的情绪。   (4)道德感和义务感进1步发展 4-5岁幼儿由于比较明确地掌握了1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的道德感便开始与这些道德标准、而且很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产生相应的情感。这1点从幼儿的告状行为中充分体现出来。 4岁左右,在成人的教育下,幼儿开始由是否完成某个义务而感到愉快、满意或不安、不高兴的情感,开始出现和形成义务感。而且这种情感不仅可以由成人对幼儿道德行为的评价所引起,也可以由幼儿自己对自己行为的意识所引起,但这种义务感的范围还是比较狭小的,主要涉及到经常同自己接触的人。   

2、教育要点   (1)疏导不良情绪 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生活调节的要求和言语的掌握,4-5岁幼儿的内部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这就使他们有可能形成更复杂、更细致的暂时联系,有可能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使情绪表现逐渐内隐。幼儿情绪的这种内隐性要求成人细心观察孩子,犷解孩了的内心情绪,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要做适当的疏泄,因为压抑过久的消极情绪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 首先,家长要能暂时容忍孩子的坏脾气,4-5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忽强忽弱,他的哭闹和不停发问都显示出他们的情绪缺乏安全感。父母要容忍孩子的坏脾气,弄清孩子发脾气的原因,让自己成为孩子心灵的安全基地。 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情绪: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有助于沟通,可以防止误会的产生。父母要多花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当孩子生气时,父母可以耐心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的不快,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发泄,并帮助孩子找到1个解决的方法。 让孩子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这1阶段的孩子已经具有分析事情因果关系的能力。父母在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时,1定要坚持说道理,不仅让孩子知道“怎样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并为孩子建立1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作为孩子评价自己、判断自己行为的依据,来增强孩子的情绪的自制力。 教给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父母可以教给孩子1些控制情绪的方法,以防止不良情绪带来的过度行为。如教孩子在要发怒时默数1,2,3,4……或默念“我不发火,我能管住自己”,这样做能暂时缓冲孩子的情绪,不做冲动的事情。  

2、培养移情能力 移情就是识别他人情感,并对他人情感做出适当情绪反应的能力。移情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成分,是影响个体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行为的重要因素。因而,家长应结合幼儿移情能力的发展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能正确地识别他人的情绪是孩子移情能力形成的基础。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注意他人的情绪反应,经常要求孩子观察别人的情绪状态。当孩子掌握了这些基本情绪的辨识之后,家长可以要求孩子把这些情绪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当孩子做错了事以后,家长问他:“你现在心里感受怎样?”他们能说出“觉得难为情”,而不是单纯地说心里觉得不舒服。孩子具备了1定的情感识别能力后,还必须使他们对他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是培养孩子移情能力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情绪追忆(通过语言唤起孩子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引起他们对当时情景的联想,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情景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孩子产生共鸣)或者情感换位(提供1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景,让孩子进行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从而使他们能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不同的情绪反应,促使孩子以某种角色进入情感共鸣状态)的方法来训练。 总之,要想孩子富有同情心并乐于助人,家长首先应从移情入手,让孩子学会移情,这是孩子学会关心,具有爱心和同情心的基础。   

3、特别关注   (1)孩子嫉妒心过重怎么办 嫉妒是1种复杂的情绪反应。这种反应不仅包含攻击、自卑及报复心理,同时也带有愤怒、羡慕等情绪的混合状态。但是,1般的嫉妒心理在人类的情绪中是十分正常的,但是过分的嫉妒如果任其发展,成了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就会形成不良的性格,并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要纠正孩子的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良好环境 嫉妒心理和行为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孩子自身的消极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消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果在家里,成人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当着孩子面议论、贬低别人,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因此,爸爸妈妈应当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1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容让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   

2、要正确评价孩子 孩子都有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心理。表扬得当,可以增强他的自信心,促进他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他好时,他就难以接受。孩子自我意识刚刚开始萌芽,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以成人对他的评价为标准的,所以爸爸妈妈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疼爱和喜欢,就对孩子的品德、能力的评价随意拔高,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   

3、帮助孩子提高能力 爸爸妈妈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孩子,不要当面指责孩子不如别人,而应具体帮助他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如果有条件,爸爸妈妈可以请1位能力强的孩子,来帮助自己的孩子做好1件事情,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孩子之间真诚友好的帮助,也是克服嫉妒心理的良方。   

4、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1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爸爸妈妈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竞争是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进步和取长补短,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要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2)如何改变孩子羞怯的性格 要改掉孩子内向、羞怯的个性弱点,首先要分析产生这种不良性格的原因是什么。1般来说,导致孩子羞怯的原因有:家庭管教过于严格;孩子压力过大,缺乏自信心;孩子曾经有过痛苦的经历。 要改变孩子这种性格缺陷,家长应和老师配合,耐心地对孩子进行引导。首先,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适当,要与孩子的年龄、能力水平相当,既不要过于苛刻,也不要过于溺爱,如果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孩子就会在遇到老师提问、或当众表演节目时不能很好地发挥,而且出现气短、心跳、出汗、头晕、呕吐、腹泻等生理上、心理上的不适应。第2,家长要培养孩子充分的自信心、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爱害羞的孩子多性格比较内向,意志不坚强,而且比较沉默寡言,不能承受挫折,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并带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或领孩子外出游玩,逐渐改变孩子腼腆内向的性格。第3,家长应选择1些简单易行的活动让孩子自己去做,并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给予表扬。由于幼儿的过分羞怯,如果总是让他们碰到挫折、困难,会使他们变得更加胆小内向,家长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些孩子力所能及的活动,并在孩子做得好时加以鼓励、就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第4,家长应允许孩子犯错误。有的家长,1看到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如意时,就不分青红皁白地把孩子批评1顿,有时甚至用很尖刻的语言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做,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胆小孤独、沉默寡言。 总之,孩子的心灵是非常敏感、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家长1句很不在意的话,都可能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希望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1定要谨慎。   (3)“人来疯”的孩子怎么办 “人来疯”的孩子平时表现正常,但是有客人来时则像换了1个人似的,表现得异常兴奋而且不听劝告,给父母带来许多麻烦,使客人也很尴尬,弄得大家不欢而散。 由于孩子的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完善,稍加 *** 就容易兴奋,而孩子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特别是有的家庭不常来客,1有客人来对孩子的 *** 就更强烈。另外,孩子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弱点,客人来了,父母只顾照顾客人而冷落了他,这时孩子则会故意做些1反常态的举动表示不满。1些孩子的行为习惯较差,不懂得应该怎样面对客人。而且感觉到有客人在,父母不好意思训斥自己,因此更加放肆。还有的则是孩子表现欲较强,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又不会掌握分寸所造成的。 针对以上原因,家长不妨这样试试:

1、行为训练法。经常带孩子外出交往,学习待人接物的方法及礼貌行为。在家中,则要培养孩子独立游戏、不纠缠大人、不妨碍大人做事的习惯。

2、暗示法。客人来后,可以向客人介绍1下孩子的1些情况,稍加夸奖与鼓励。如“我家孩子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最会自己玩了”等。当孩子仍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时,成人可以继续暗示道:“客人阿姨最喜欢听话的孩子,快去自己玩吧!”与此同时,可以用较严厉的目光或稍用力地拍孩子的肩膀,暗示自己的不悦。

3、疏导法。即事先安排好有趣的事让孩子暂时回避,如去邻家或门口玩。当孩子没地方去时,也可以取出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图书,并把糖果点心拿些给他。对于表现欲较强的孩子,客人来后,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他在客人面前表演1些小节目。如唱首歌、背段儿歌等等。

4、游戏法。孩子是非常喜欢游戏的,在游戏中孩子很乐意遵守规则。因此,客人来后,可以安排孩子做小招待员,以游戏的形式掌握表现的尺度。

幼儿园5岁的孩子咬人怎么教育?



2、幼儿园5岁的孩子咬人怎么教育?

1、首先应该搞清楚幼儿园5岁的孩子为什么咬人。是平时有咬人的坏习惯,还郑伏是偶然的孩子受到威胁后的自我防护行为。问明原因后加以引导。

2、如果是平时有咬人的情况,家长要教育孩子,让孩子认识到咬人属于坏习惯,会造成对别老歼人的伤害,咬人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家长的态度要坚决让孩子必须改正。

3、如果孩子是感觉不安全受到威胁发生的攻击行为,这种情况家长1定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而不是通过简单的咬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去解决问题。

4、如果孩子没有改正的情况,家长可以尝试以牙还喊含携牙让孩子知道咬人是很疼的,有切身体会后孩子就会明白了。

5岁孩子偷东西怎么教育?



3、5岁孩子偷东西怎么教育?

有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偷东西的习惯,这让很多家长们比较头疼,可能偷东西是孩子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完成的,但是如果养成习惯,可能就会对孩子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1、转化教育当孩子有偷窃行为的时候,我们要有耐心的教育孩子不要继续偷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1股脑儿地对孩子骂个不停,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偷窃的危害,偷窃是1种不好的行为,让孩子纠正,我们可以定期检查孩子,也可以多多鼓励孩子。

2、加强管理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加强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告诉孩子要自力更生,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要拿,同时我们要告诉孩子不要和有偷窃习惯的孩子在1起,让他成为1个诚实守信自尊自爱的好孩子,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他。

3、谨记别斥责打骂孩子每个人都知道,打骂孩子是会助长孩子撒谎的行为,因为他们撒谎是想避免下1次父母的打骂。这样如果父母发现他们的孩子偷盗而去打骂他们,这不仅不会让问题得到解决,更可能会因此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导致孩子反抗,导致孩子通过故意或更多的盗窃泄露他们的不满。孩子偷东西的原因

1、不良榜样的影响有些有偷窃行为的孩子,要考虑其背后是否有惯偷唆使。在很多时候,1些孩子为了在同龄的孩子当中表现自己的勇敢,而去尝试这种偷窃的冒险行为。另1方面,孩子偷拿家长钱,好多也是因为受周围同伴行为的影响。

2、“我”的是非界限模糊年龄较小(2至3岁)的孩子通常没有“你的”、“我的”之分,也分不清“偷”和“拿”的区别。当他们看到他们喜欢的东西时,他们会直接拿过来占为己有,更不要说他们会把拿家里的钱看作是1个严重的错误。他们内心没有规则,缺少现实感。

3、发泄内心不满部分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或内心挫折时,可能会用偷窃来发泄内心的不满或反抗。比如幼儿园老师偏爱1些孩子,让他们随意玩玩具,有些相对受冷落的孩子就可能在不公平感和嫉妒心的驱使下,私下拿走别人的玩具。

4至5岁儿童教育方法:5种亲子关系影响孩子的成长



4、4至5岁儿童教育方法:5种亲子关系影响孩子的成长

以下是 无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4至5岁儿童教育方法:5种亲子关系影响孩子的成长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1种   夫妻关系较近,都给孩子均等的爱   对孩子影响:有利孩子性格形成,同时学习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   第1种模式的夫妻关系很紧密,都给孩子比较均等的爱。   教育专家认为,在1个健康的家庭关系中,夫妻之间的感情是最重要的,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CETTIC“亲子咨询师”授课专家徐亮表示,在这种模式中,1方面,夫妻关系很和睦,能给孩子充分的家庭环境,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感受到婚姻就是像父母那样相处;另1方面,父母双方能给孩子比较均衡的爱,这样,孩子便能从父母那里同时学习到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很有益的。   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异性相吸”的情形,家庭中也不例外。有时,男孩更倾向于母亲,女孩更倾向于父亲。南宁佼佼喜托儿中心园长、心理咨询师刘凤和徐亮都认为,在夫妻关系较近的家庭模式中,“异性相吸”也是家庭关系达到平衡的“功臣”:男孩喜欢母亲,就会在潜意识中“嫉妒”父亲,“为什么母亲会喜欢父亲呢?”他就会在观察的过程中以父亲为榜样,学习父亲的很多优点,所以夫妻关系融洽,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是很关键的。   第2种   夫妻关系较远,离孩子更近   对孩子影响:可能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   第2种模式与第1种模式比较,相对来说,父母关系较远,两个人离孩子更近,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孩子为中心”。   这种模式常发生在夫妻关系1般,虽然没有太大冲突,但时常处于“冷战”状态的家庭中。由于夫妻之间的关系比较淡薄,因此常常到孩子那里寻求补偿,因此孩子常常被溺爱、过度保护、过度干涉。徐亮表示,这种模式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任性和自私等,不利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这样的家庭表面上看起来尚能平稳,但却潜藏着危机。   第3种   夫妻关系完全依靠孩子维系   对孩子影响:孩子更大可能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第3种模式是第2种模式的极端化,夫妻间距离更远,问题更突出,两人的关系完全依靠孩子来维系,孩子甚至成为了婚姻的阻隔、障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婚内第3者”。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常常被极端地溺爱。徐亮认为,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这种模式。夫妻之间几乎没有感情,婚姻成了“将错就错”,他们宁肯和对方没感情,但为了孩子,他们还是忍着,维持家庭的完整。   第4种   女孩与母亲关系较近,或男孩与父亲关系较近   对孩子影响:孩子长大后,不知如何与异性相处   这种模式常常发生在以下这些情况下:第1,母亲从小带女儿,如果在2岁半~3岁时父亲没有介入,常常会出现女儿对母亲过度依赖,与父亲关系越来越远;第2,由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母亲要给女孩做好榜样,父亲要给男孩做好榜样,所以女孩长大了,应该与母亲更近1些,男孩长大了,应该与父亲更近1些,因此导致同性的亲子关系越来越近;第3,在夫妻关系不和的家庭中,由于父亲和母亲常常相互敌视,总希望把孩子拉入自己的“同盟”中,结果常常是孩子与父母中的1方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与另1方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徐亮表示,这种模式可能会导致在女儿的心中,父亲的形象离他很遥远,那么当她长大后就会不知如何与异性相处,或不敢接触异性。对于男孩也是1样的道理。   第5种   女孩与父亲关系较近,或男孩与母亲关系较近   对孩子影响:影响孩子择偶   男孩与母亲关系较近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徐亮表示,第5种模式如果处理不好,可能问题更大。   刘凤在工作中常常碰到这样的现象:儿子从生下来就给母亲带,到2岁半到3岁时,由于爸爸没有介入,孩子在第1个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开始爱上自己的母亲,和母亲“热恋”,形成恋母情结。当孩子到4岁半~5岁时,开始排斥父亲,讨厌父亲和母亲那么要好。“孩子是讨厌父亲来跟他争他的母亲。现在是看到父亲讨厌,影响父子关系,长大后就会影响孩子择偶。”刘凤说。   “孩子在3岁以前,家庭的主要抚养人是母亲,这时母亲怎么给他爱都没问题,但随着男孩慢慢长大,那么母亲要和他距离远1点,让父亲与他的距离差不多。”徐亮说,如果男孩与母亲更近,他会从母亲身上习得很多女性的东西,性别角色就会出现问题,甚至会过度依赖母亲而“恋母”,那么孩子的心理其实是没有真正的成长的。所以孩子长到3岁左右时,父亲角色应该介入,让1家人的关系相对均衡1些。   很多家庭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压在母亲身上,但专家认为,健康的家庭关系是,夫妻关系较近,都给孩子均等的爱。

请教5周岁幼儿的教育问题--幼儿教育专家



5、请教5周岁幼儿的教育问题--幼儿教育专家

小朋友对玩具喜新厌旧的速度是非常快,这个都是孩子的通病,不过你给他买了新玩具后,不要让他随时都可以玩到,可以作为奖励。他表现得好,就让他玩几个小时或者几天,时间到了就必须收回,等待下次的玩耍。 你可以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随意接受别人送给他的礼物(玩具),也不能随意送礼物(玩具)给别人。万1有坏人利用玩具拐骗小孩,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那是1件很危险的事情。 对于你的第2种问题,你可以跟幼儿园的老师沟通,这样由老师先观察后证实再予以教育,并由老师跟W的家长沟通1起协助改正此问题。他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是家里或者是老师没有发现此问题。

英国预备学校的入学年龄为5岁幼儿园教育年龄范围为



6、英国预备学校的入学年龄为5岁幼儿园教育年龄范围为

英国预备学校的入学年龄为5岁幼儿园教育年龄范围为:2-5岁。根据英国的学制,年龄的划分是3到4岁上幼儿园(Nursery);5岁到11岁上小学,也就是常说的Year 1-Year 7;Year 8-Year 13则是中学,Year 10开始可以选择GCSE,Year 12上A-Level。幼儿园阶段:1般1至4岁的孩子是进入幼儿园(Nursery)的阶段。1般幼儿园来说,1岁左右就可以接受了(视个人情况而定),有些幼儿园在宝宝3个月的时候也可以接收,但1般家长不会选择在3个月的时候就送宝宝去幼儿园,毕竟孩子还那么小啊,刚开始为了让孩子适应新环境,家长们可以每周只送1两个半天,待孩子适应了那里的老师和小朋友后再改为全日制的。4岁的孩子就可以入小学(Primary School),4~5岁是上Reception(可以理解为“学前班进阶版”);5岁就上小学1年级(Year 1)。优点:学习能力强,基本能达到语言水平,容易考入重点中学;缺点:寄宿学校少,需要家长陪读,当然也可以租房或购房。小学阶段:相当于国内小学2-5年级,11岁左右小学Year 6读完就毕业了。有1类Prep School(Preparatory School 预备学校),这类学校的学生年龄在7~13岁之间,上Prep School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入顶尖的私立学校,最有名的有哈罗公学、伊顿公学、威克姆阿贝学校等。优点:年龄小,语言能力强,逐渐成长,学习更为主动;缺点:自立能力不足。

相似内容
更多>